莽山赋
于小丘,观蚁戏蝼矣;至山巅,可探云摸天。高之有度,境之有变,是谓欲临其境,需先得其度。
人亦有度矣,得度方可谓人。人之度者,在乎于德。德只一字,应大势而生,度之于人。可谓以人为境,以德度之。
世德不一,度亦不一也,何以为度?
古圣曰: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;下德为之而有以为。”是故德者不德,不德耶?非德也。
世人欲以德度之,何也?
古圣答:“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真若渝。”呜呼世人,空空了了,真矣。
云之缈缈,有意而无形;山之巍峨,有形而缺意;唯有云山合一,方可谓境。万象之境,形意相融,道名相交,是为非常。
人由德度,与德非常相交者,是谓道也。
大道无形,树德而律己,可谓规矩。以道为意,以德为形,得意而现形,闻道而德助,顺应形意,交泰不息。
道德,人之本也,古人穷本至无极,孑然为智,运之为慧,大感大叹哉!
至余年,欲穷千峨万壑,莽迹于山海,观尽天地之造化。古人得道于自然,应法于自然,衍衍相生,日积月累,方成智慧。混沌即开,人物予性,天赋予命,性命交衍,可谓人天合一。朝夕秉嗣,奉道守德,未尝离性命二字,是谓真人。
为人一世,有人之形,得天之意;扶人之名,至天之道;莽尘三千,可以无憾矣。